2019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1期

admin 2019-05-10 09:01:47 导读

导读 : 中央文明办 2019年4月28日 〔文明城市创建〕 杭州将文明融入城市日常生活 长沙坚持不懈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量 广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做细做实 厦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杭州将...

  中央文明办 2019年4月28日

  〔文明城市创建〕

  杭州将文明融入城市日常生活

  长沙坚持不懈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量

  广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做细做实

  厦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杭州将文明融入城市日常生活

  浙江省杭州市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用公共文明理念和市民文明行为浸润整座城市,不断涵养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气质。

  一、突出价值引领。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实践活动,推动“我们的价值观”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地,做到月月有主题、处处有氛围,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市公益广告创作基地、公益广告网等为平台,创作推出一批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弘扬社会新风正气。二是以先进文化铸魂立人。以“文化兴盛”工程为总抓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编纂出版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壮大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依托180家社区文化家园、100余个城市文化公园、1055个农村文化礼堂、56家企业文化俱乐部和106家市“第二课堂”等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开展公益宣传、道德实践、文明倡导等活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以道德标杆引领风尚。着力挖掘“最美”现象,倡树“最美”精神,形成“最美”品牌,引导市民争做“最美”杭州人,筑起城市的道德风尚高地。

  二、激活城乡基层。一是强基层创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带动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现全方位、多领域创建。推进文明创建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标准。二是树工作品牌。连续13年开展“公民爱心日”活动;连续15年组织邻居节,开展评选好邻居、敲门日等主题活动;连续7年在每月第一个周六组织“雷锋广场”活动。持续推进“礼让斑马线、喇叭不乱鸣、有序停单车、排队上公交、文明乘地铁”实践活动,将每月1日、15日设为全市文明出行日。树立“小青荷”“武林大妈”等志愿服务品牌,在车站码头、景区景点等处设置志愿服务“微笑亭”,累计服务40余万小时。开通全国首条爱国主义教育公交专线,串联起西湖边1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是促城乡联动。开展“双千结对、共创文明”活动,组织1000余家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1000余个村“结对子、种文化、育文明”,制定《小城镇文明行动分批达标实施计划》,深化“乡风评议”活动,培育弘扬新乡贤文化,推动文明创建从偏重市区向统筹城乡转变。

  三、体现共建共享。一是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全面推进道路整治和街容提升,并将精神价值、文化特色、文明风尚等元素,融入街巷改造、城市雕塑、绿化小品等城市环境提升过程,使城市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典雅之美交相辉映。二是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建成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和公共文化服务圈;规范管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全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聚焦小区停车、社区管理、日常出行等重难点问题,推行“孝心车位”,以奖励停车礼让、共享周边车位、错时高峰停车等措施,缓解车位紧张,为回家看望老人的市民就近就便提供一定时间内免费的小区停车位。三是完善制度设计。制定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建立“主评+客评+外籍人士评价+实地观测”公共文明素质评价体系。每季度开展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结果作为文明城市创建专项考核成绩纳入县(市、区)年度综合考评,并与当地党政“一把手”综合评价挂钩。

长沙坚持不懈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量

  湖南省长沙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以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的举措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量,促进城市形象改善和市民素质提高。

  一、打造崇德向善之城。坚持榜样引领,创新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 雷锋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组织“雷锋传人 长沙榜样”评选,开展新时代“身边雷锋·长沙好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全市各社区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注册志愿者达80万余人,形成了“人人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的浓厚氛围。加强文明引导,针对车站、地铁、高铁、政务窗口、景区景点、市场超市、医院等重点场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专门队伍,常态化开展排队礼让主题活动,让排队礼让成为习惯。注重德法并举,推进《长沙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制定惩戒措施、强化刚性约束、加大处罚力度,重点解决无法可依、处罚过轻等问题,让不文明者“丢面子、长记性”。以整治婚丧陋习为重点,制定推动移风易俗实施方案,细化村(社区)移风易俗工作操作办法,严肃通报处理违规者,倡导文明节俭。

  二、打造文化厚重之城。挖掘弘扬文化特质。擦亮“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文化名片,用好“一江两岸”“山水洲城”等生态文化资源,使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成为城市品位的内在支撑。深入开展“名师经典进基层”“非遗进校园”等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活动,打造“书香长沙”。精心打造白沙液街、潮宗街、文庙坪等历史街区,保护贾谊故居等历史遗存,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开展“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汇演、千团万户百万市民才艺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推进“五个一批”工程,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生活圈。建成群众性文体设施600处,用好一批文化馆舍,加强文化窗口单位的开放管理服务,扶持群文团队、实体书店发展,面向梅溪湖大剧院、长沙音乐厅等文博场馆购买服务项目,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打造和谐宜居之城。实施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行动,完成50个老旧社区改造,塑造3条特色风貌街巷和15个都市园艺社区。推进城市主干道提质改造,加强背街小巷的设施配套,330余个社区“旧貌换新颜”。实施“新三年造绿大行动”,完成绿化建设6523公顷,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56平方米,市民出门300米见绿。持续开展“清霾、碧水、静音、净土”行动,不断改善提升环境质量。加强农贸市场和周边环境秩序管理整治,提升15分钟生活圈服务水平,逐步打造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主城区大型餐饮餐厨垃圾回收率100%,基本消除非法提炼“地沟油”现象。新建示范性公厕11座,提质改造公共垃圾站(厕)100座。开展“亮牌子、树形象、展风采”文明单位(社区、村镇)创建巡礼活动,整治“门好进、脸好看、事依然难办”等不良作风,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和“一站式办结”等工作制度,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

广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做细做实

  广东省广州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采取三项举措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化。

  一、以价值观引领新风尚。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之以恒抓文明教育、文明引导、文明创建,连续30年开展“友爱在车厢”活动,连续10年开展城市文明主题月、主题日活动,引导市民从基本道德规范做起,年均受教育群众达1100万余人次。发动市民评选广州市十大文明风尚,2005年至今累计发放《市民礼仪手册》近100万册。深化“志愿之城”建设,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255万,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10372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446万小时。常态化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发布,设置系列户外公益广告88万平方米,年度发送公益信息近1.57亿条(次)。深入推进“好人之城”建设,完善先进典型选树机制,建有18个好人工作室,创设广州榜样发布厅,发布榜样355个。传承发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编纂出版《广州大典》,推进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精心打造音乐金钟奖、文化产业交易会、国际纪录片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品牌。每年办好广州读书月、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172个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开展花城主题系列活动,年均举办文化惠民活动2.8万多场。

  二、以改善民生推进共建共享。对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要求,全面实施“多规合一”,实现全市各类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按照依山、沿江、滨海的城市脉络,建设“一江两岸三带”,形成自然生态、现代都市、滨海新城三个风貌区。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水污染、大气污染、违法建设治理上敢于攻坚克难、较真碰硬。优化集贸市场、老旧社区、背街小巷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新建绿道100公里,为市民群众健步、休憩等提供了优美环境。实施养老配餐服务提升工程,已建成长者饭堂1002个,资助9.7万名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使用“平安通”,分类帮扶保障1.8万名困境儿童。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信息化防控体系,构建“广州街坊”群防共治机制,健全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打造“花城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2018年解决市民诉求129.6万件。据统计,99.3%的受访市民支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三、以组织保障促进常态长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每年召开文明委会议、工作推进会等,抓好文明城市创建的部署、推进和落实。从1999年起,每年从市文明委、市创建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办公,保持一支相对稳定、战斗力强的创建队伍,为创建工作提供保障。坚持问题导向,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依据,连续10年开展覆盖城乡基层的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将精神文明建设指标纳入市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围绕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和督查,查找工作短板、推动问题解决。

厦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福建省厦门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靠民惠民,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高素质高颜值文明城市。

  一、调动群众参与。秉持“靠民创建”理念,着眼提升市民素质,广泛宣传发动市民群众。开展“快乐健步走 文明齐动手”洁净家园主题活动,各级党政领导带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让边锻炼身体边美化城市、边倡导文明边实践文明成为干部群众的休闲生活方式。市委组织部、文明办联合发文推动基层党建与文明创建相融合,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带头参与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市纪委、文明办牵头抓总,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创建考评,推动移风易俗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推动文明创建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群众创建参与率、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二、加强工作引导。强化各类创建活动示范点培育,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社区、乡村、商业大街、窗口单位等品牌。开展礼让斑马线、无饮食车厢、轻语车厢等活动,市民让座、车辆礼让斑马线形成风尚。建成322家服务居民群众的社区书院,助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多措并举推进非公企业、互联网企业文明创建,出台《关于开展互联网企业文明单位创建的工作意见》,全市266家非公企业、16家互联网企业被评为各级文明单位,占全市文明单位总数的16.6%。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全市注册志愿者近70万人,项目总量达2.2万个,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发挥机制作用。制定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书、创建工作奖惩问责暂行办法等,形成领导有力、责任落实、齐抓共创的良好格局。出台《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配套出台9大类不文明行为处罚方案,开发“厦门市社会文明信息管理系统”,与信用信息平台对接共享,文明行为纳入市民“白鹭信用积分”,强化法治保障。总结推广各区“路长制”“街长制”“片长制”等经验,不断把文明创建工作落实到网格、延伸到街巷楼栋、融入社区日常服务管理中。探索建立文明单位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制度,开展创建巡查督查、市民随手拍、督查问题“回头看”等,推动文明创建落细落实。

  四、提升城市品质。顺应市民群众对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新期待,加强城市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彩化,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考评中连续两个季度排名第一,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创新社会治理,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2018年群众安全感率达到9891%。集中整治交通问题,推进门前“三包”、共享单车管理,获评全国绿色交通城市。加强行业窗口创建,推行网上电子政务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多规合一”改革成为示范样板。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获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城市。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获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上一篇:解放思想大讨论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公示
下一篇:两岁以下不要接触任何电子屏 各年龄段怎么使用电子产品

热门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