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4月11日正式发布,里面干货很多,与中超等职业联赛的关联性很强。我的观点如下:
1、优化职业联赛结构。改进职业联赛框架布局,形成中超、中甲、中乙参赛球队数量递增的联赛结构,稳定扩大中甲、中乙联赛队伍规模,提升职业联赛竞赛质量。推进职业联赛管理现代化,不断提升联赛运行管理水平,推动职业俱乐部建立现代治理结构。
解读:这实际上就是为了解决联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中乙已从本赛季扩军至20支球队,但是中超、中甲还都是16支,因此正金字塔结构尚未形成。原本中国足协是有在2017年将中甲扩军至17支队伍的打算的,但中间出现了一些变故,不过中甲很有可能会在2018年直接扩军至18支。但对于中超而言,未来三年应该都会保持在16支的规模。
实际上,扩军只是一个方面,如何在扩军的同时保证联赛竞赛质量、管理质量,加强职业化建设才是关键。
2、“十三五”职业联赛提升计划
基本建立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的职业足球联赛架构,科学设定参赛队伍数量,形成中超、中甲、中乙联赛合理的规模结构。严格准入、规范管理职业足球俱乐部,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扩大职业联赛影响力。提升中超联赛品牌价值,使场均观赛人次达到世界前列。
解读:与上一条重复的内容就不赘述了。严格准入值得一说。实际上近几个赛季以来,中国足协在联赛准入方面一再严格把关,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真正职业化的联赛。以今年俱乐部转让、准入为例,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严把关口,坚决对不合规、不符标准的行为说不,,部分俱乐部因为有硬伤而不得不“整改”。而在梯队建设上,目前中超只有四家俱乐部有四支梯队,其他的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足协对此也有了明确要求:2019年前,中超俱乐部应至少具备U19/17/15三支梯队,中甲俱乐部应至少具备U17/15两支梯队。不过,相比每个俱乐部都拥有十支梯队的德甲来说,中超的差距还是巨大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从本赛季开始,中超场均观赛人数出现爆发式增长,第二轮的场均观赛人数达到了3.26万人,这个数字如果放到去年的全球联赛排行榜上,将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德甲的43177人和英超的36487人。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在迎来更多观众的同时,也应该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和增值服务,与球迷之间产生更强的黏性效应。
3、培养2-3家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足球俱乐部,打造中国足球品牌,扩大世界影响力,推动和培育具备条件的足球俱乐部上市。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力度,培育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具备国际知名度的足球用品制造企业。扶持发展一批成长型足球小微企业,支持其进入各类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提供足球运营、足球培训、足球网络媒体和社区平台等服务。鼓励组建由制造企业、服务供应商、职业俱乐部等组成的足球产业联盟。
解读:就目前来讲,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足球俱乐部恐怕只有三年内两夺亚冠冠军的广州恒大一家,而恒大也是唯一在新三板挂牌的中国足球俱乐部。就目前中国足球领域的投入来看,未来再出现一到两家类似的俱乐部应当不是难事,比如江苏苏宁、河北华夏幸福就表现出了这样的潜力。
至于“培育足球用品制造企业、扶持足球小微企业、鼓励组建由制造企业、服务供应商、职业俱乐部等组成的足球产业联盟”这个说法看似新颖,但其实应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足球整体大环境向好,意味着足球领域各个板块将会“雨露均沾”,正所谓一荣俱荣。在我看来,形成产业联盟最大的好处是打通足球领域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产业链条,这不仅将促进足球产业发展,对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且能形成示范效应。
4、“十三五”“足球+互联网”创新行动
推动互联网技术与足球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引入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业态,促进足球产业多点创新。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形成多元参与、有效竞争的赛事转播格局(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足球赛除外),为广大球迷提供丰富的转播形式和多样选择。支持开发足球类手机应用程序、互联网和手机足球游戏、足球题材动漫和影视作品。
促进足球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足球产业与旅游业、建筑业、文化创意、餐饮酒店、健康养生等行业的互动发展,催生足球运动新业态。
解读:互联网+的概念已经并不新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足球+互联网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远远大于2。我们看到,以实体产业起家的万达已经做电商了,身为广州恒大股东且又赞助世俱杯的阿里本身就是互联网企业。颇为值得一提的是,“大数据”被列入了规划中。为什么?因为这将是未来足球产业中新的价值增长点。我们知道,中超中甲中乙都有了数据供应商,数据领域将成为未来足球产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至于催生足球运动新业态,已经有企业先行一步了,比如万达,它本身就下辖商业、文化和金融三大集团,已经涉足到旅游业、建筑业、文化创意、餐饮酒店、体育等多个领域。未来这种新业态将会日趋明朗和成熟。
5、将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在配建体育设施中予以保障。鼓励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足球场地,支持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改造现有设施、增加足球活动空间。可利用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城乡空置场所等设置足球场地。对单独成宗、依法应当有偿使用的新建足球场地设施项目用地,供地计划公布后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的,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在其他项目中配套建设足球场地设施的,可将建设要求纳入供地条件。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足球场地设施,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连续运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严禁改变足球场地设施用地的土地用途,对于不符合城市规划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应由政府收回,重新安排使用。
解读:这绝对是解决体育设施、足球场地匮乏的重要措施,对于增加俱乐部未来在训练、比赛场地上的选择也非常有好处。实际上,“将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可利用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城乡空置场所等设置足球场地”等措施很大程度上是取经自青岛市城阳区。城阳区要求,“新建居民小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率达到100%,500亩以上的居民小区必须拿出10%的用地配备建设市民运动广场,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率先建成市民运动场所。”城阳区建设的健身服务中心就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比如城阳区运动公园原先是一个垃圾场,田村街心运动公园属废地利用,前程社区运动公园、北城社区运动公园、王林庄社区运动公园均为闲置用地等。
6、税费和价格政策。
足球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足球领域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足球俱乐部及相关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捐赠足球运动服装和器材装备,支持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发展,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足球场地设施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解读:这又是一个重大利好!我们首先来看看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税费包括哪些?——营业税及附加、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增值税。其中,占比最多的是个人所得税,其次是营业税及附加。以2010-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的数据为例,广恒大实缴税费占其总支出的46.61%,最高的比例是河南建业的50.33%,参与调查的中超俱乐部的这一比例平均达到40.03%。在各税种中,恒大的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比例的87.48%,营业税占税收比例7.13%,中超平均比例是64.10%和31.44%。相比而言,西班牙政府2005年通过了关于给予非西班牙国籍的职业球员个人所得税收优惠的法令;巴西2006年实施法案,投资公共体育事业的个人和企业,个人所得和企业所得分别享受6%和1%的减税额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税费上的减负,将有助于中国足球轻装上阵、迅速发展。
政策巨大利好,剩下的就是执行层面的事情。如何形成合力,如何确保各省市及时出台配套措施并坚决有效实施,都是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兵微信公众号:公说公有理)
注:本文为中超联赛APP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